拼音 “cáng” 藏组词

拼音 “zàng” 藏组词

  • 藏[ zàng ]字在开头的词语
    1. 1、藏传佛教[ cánɡ chuán fó jiào  ]
      俗称“喇嘛教”。中国佛教的一支。由7世纪印度传入的大乘密教与西藏地区原始宗教“本教”相结合而成。13世纪传入蒙古族地区。主要教派有格鲁派(黄教)、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等。传播于中国藏、蒙古、土、裕固族地区,不丹、锡金、尼泊尔、蒙古国等地也有传播。
    2. 2、藏红花[ zànɡ hónɡ huā  ]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有鳞茎。花淡紫色,可入药。原产欧洲,由西藏传入内地,故称。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3. 3、藏蓝[ zànɡ lán  ]
      1.蓝中略带红的颜色。
    4. 4、藏历[ zànɡ lì  ]
      1.藏族传统历法。阴阳历的一种。九世纪初即已采用,基本上与夏历相同。以五行﹑阴阳和十二生肖相配合计年,每六十年一轮替,一年有十二个月,分二十四节气,月有大小,三年一闰。因受宗教影响,日数有缺有重,"凶日"可除去,"吉日"可重复。近年以来并加星期。
    5. 5、藏历[ zànɡ lì  ]
      阴阳历的一种。中国藏族地区所用的历法。始于9世纪初。与夏历定朔不同,而是定望。即固定“望”必须在每月十五。这样,朔就不一定为初一。与夏历的日序可能相差一天。采用干支纪年,以阴阳五行相配代替十干,再与十二支相配。每月的日数有重有缺。如初四为吉日,可连续两个初四。相反凶日可缺,如初七凶日,初六过后便是初八。藏历岁首在正月元旦。
    6. 6、藏历年[ zànɡ lì nián  ]
      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地藏族的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一般在藏历年正月一日。除夕夜,家家房顶上燃起象征吉祥的松脂,门窗挂“祥布”,桌上陈列“竹素琪玛”的五谷斗等。初一凌晨,家庭主妇去河边井边背回一桶“吉祥水”,让全家起床洗漱;白天闭门欢聚,互不访问。初二起,亲戚好友互相拜年,互献哈达,还上林卡游玩,演藏戏,跳锅庄舞和弦子舞等。
    7. 7、藏青[ zànɡ qīnɡ  ]
      1.蓝中带黑的颜色。
    8. 8、藏戏[ zànɡ xì  ]
      1.藏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演出分"顿(开场式)"﹑"雄(正戏)"﹑"扎西(结尾的集体歌舞)"三部分。用鼓和钹伴奏,唱时有帮腔。人物大多戴面具。
    9. 9、藏族[ zànɡ zú  ]
      1.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四百五十九万多。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自称"博"或"博日"。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使用藏文。主要从事农业或畜牧业。多信喇嘛教。
    10. 10、藏族[ zànɡ zú  ]
      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约4593万人(1990年)。用藏语、藏文。信藏传佛教。使用藏历、藏医药。吃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牦牛为主要犁耕、运输工具。演藏戏,跳锅庄舞。献哈达为重要礼仪。传统节日有藏历年、望果节、雪顿节。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
  • 藏[ zàng ]字在结尾的词语
    1. 1、宝藏[ bǎo zànɡ  ]
      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发掘地下的~◇民间艺术的~真是无穷无尽。
    2. 2、宝藏[ bǎo zànɡ  ]
      ①储藏的珍宝财富,多指矿产:地下宝藏。 ②储藏财宝的库房: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
    3. 3、大藏[ dà zànɡ  ]
      1.指大藏经。
    4. 4、道藏[ dào zànɡ  ]
      中国道教经典的总集。道经从六朝开始汇集,唐代开元(713-741)中汇辑成“藏”,并编有《三洞琼纲》目录。宋初有《大宋天宫宝藏》和《崇宁重校道藏》。其刊印始于宋徽宗政和(1111-1117)中的《政和万寿道藏》。明代的《正统道藏》包括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书,为现今通行本。内容十分广泛,除道教经书外,还涉及医学、化学、生物、体育、保健以及天文、地理等其他论著。
    5. 5、三藏[ sān zànɡ  ]
      1.梵文意译。佛教经典的总称。分经﹑律﹑论三部分。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记述戒规威仪;论,阐明经义。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如唐玄奘称唐三藏。
    6. 6、唐三藏[ tánɡ sān zànɡ  ]
      1.唐代玄奘法师的俗称。精通经﹑律﹑论三藏的高僧称为三藏法师。
    7. 7、帑藏[ tǎnɡ cánɡ  ]
      1.亦作"帑臧"。 2.国库。 3.指钱币﹑财产。
  • 藏[ zàng ]字在中间的词语
    1. 1、川藏公路[ chuān cánɡ ɡōnɡ lù  ]
      从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途经雅安、康定、昌都、林芝等地。长2410千米,为目前中国最长的公路。曾名康藏公路。1954年通车。沿途穿越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地质灾害多发,冰雪期长,筑路工程艰巨。是西藏同内地联系的重要交通线之一。
    2. 2、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dà tánɡ sān zànɡ qǔ jīnɡ shī huà  ]
      一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话本。作者不详。世多以为宋刊,鲁迅认为作者或为元人。三卷。叙述唐玄奘取经故事,其中猴行者为主要人物,他为扶助三藏法师大显神通。但情节比较简单,无猪八戒、沙和尚等形象,略具明代小说《西游记》的雏形。
    3. 3、大藏经[ dà zànɡ jīnɡ  ]
      佛教经典的总称。内容分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和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的说教)、律(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的必须遵守的仪规)、论(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三藏,包括印度、中国等国的佛教著述在内。有汉、藏、蒙、满、西夏、日和巴利文等多种文本。
    4. 4、汉藏语系[ hàn zànɡ yǔ xì  ]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越南、泰国、老挝、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孟加拉、柬埔寨等国。包括汉语、藏缅、苗瑶、壮侗语族。
    5. 5、青藏高原[ qīnɡ zànɡ ɡāo yuán  ]
      世界海拔最高、最年青的高原。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及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间。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为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亚洲很多大河发源于此。高大山脉和宽谷、盆地相间分布,盆地内散布众多的内陆湖。多山岳冰川。冻土分布广。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目前地壳仍在隆起。
    6. 6、青藏公路[ qīnɡ zànɡ ɡōnɡ lù  ]
      从青海西宁到西藏拉萨,途经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长1943千米。1950年动工,1954年通车。穿行于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地质条件复杂。1974年起全面改建为加铺沥青路面的二级公路。是西藏同内地联系的重要交通线之一。
    7. 7、青藏铁路[ qīnɡ zànɡ tiě lù  ]
      从青海西宁到西藏拉萨。第一期工程从西宁到格尔木,长814千米(实际上已铺轨到格尔木前方31千米处的南山口),1979年筑成,1984年正式通车。大部分路段海拔3000米以上,为中国目前海拔最高的铁路。对开发西北地区起重要作用。第二期工程通往拉萨,尚未兴建。
    8. 8、西藏和平解放[ xī zànɡ hé pínɡ jiě fàn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多次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商谈和平解放西藏事宜。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到北京谈判。5月23日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民族和西藏人民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
    9. 9、西藏自治区[ xī zànɡ zì zhì qū  ]
      简称“藏”。在中国西南部。面积12284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5万(1995年),是中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居民以藏族为主体。1965年建立自治区。首府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一般在4000米以上,气候高寒。雅鲁藏布江横贯南部。河谷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水能、太阳能充沛,地热能居全国首位。中国主要牧区,盛产绵羊,牦牛为特有牲畜。藏东南是重要林区。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主要作物有青稞、小麦等。
  • 带有藏[ zàng ]字的成语
    1. 1、东躲西藏[ dōnɡ duǒ xī cánɡ  ]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藏”的同音字组词(cáng,z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