匐

复制

ㄈㄨˊ

勹部共11画U+5310
部首
勹部
笔画
11画
五笔
QGKL
繁体
部首笔画
2
部外笔画
9
结构
右上包围结构
仓颉
PMRW
郑码
RYJK
四角
27620
电码
0550
区位
5775
统一码
5310
笔顺
撇、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
更新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fú(ㄈㄨˊ)

⒈  〔匍匐〕见“匍”。

统一码

匐字UNICODE编码U+5310,10进制: 21264,UTF-32: 00005310,UTF-8: E5 8C 90。

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汉英互译

fall prostrate; crawl

造字法

形声:外形内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见“匍匐”( púfú)

康熙字典解释

匐【子集下】【勹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蒲北切《集韻》《韻會》鼻墨切《正韻》步黑切,音蔔。《說文》伏地也。从勹,畐聲。《詩·大雅》誕實匍匐。《註》兒以手行也。

盡力奔趨往也。《詩·邶風》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箋》盡力也。

作服。《史記·范雎傳》膝行蒲服。《前漢·霍光傳》扶服叩頭。

作伏。《前漢·韓信傳》俛出袴下,蒲伏。

《集韻》步木切,音僕。義同。《集韻》或作

说文解字

匐【卷九】【勹部】

伏地也。从勹畐聲。蒲北切

(匐)伏地也。匐伏曡韵。釋名曰。匍匐、小兒時也。匍猶捕也。藉索可執取之言也。匐、伏也。伏地行也。人雖長、大。及其求事盡力之勤、猶亦稱之。詩曰凡民有䘮、匍匐救之是也。按二篆可、合用、可析言。从勹。畐聲。蒲北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