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命清高相关查询

自命清高成语接龙

  1. 高步云衢:步:行走;衢:大路;云衢:云中大路,比喻显位。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
  2. 高材捷足: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3. 高材疾足: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4. 高唱入云: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5. 高车驷马: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6. 高岸深谷:指幽僻的处所。形容幽峭深邃。也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7. 高城深池:池:护城河。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形容防卫坚固。
  8. 高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9. 高出一筹:筹:筹码。比别人高出一个筹码。指比别人高明一些。
  10. 高蹈远举:意为隐居避世。
  11. 高不可攀:攀: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12. 高飞远举: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
  13. 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14. 高步通衢:衢:大路。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同“高步云衢”。
  15. 高不可登: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同“高不可攀”。
  16. 高才大德: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17. 高步阔视: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同“高视阔步”。
  18. 高才疾足: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同“高才捷足”。
  19. 高而不危:身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
  20. 高飞远遁: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同“高飞远走”。
  21. 高飞远集: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
  22. 高飞远翔:飞得既高有远。比喻前程远大。
  23. 高才捷足:才:才能;捷:迅速,快捷。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
  24. 高飞远走:形容离开某地,逃避到远处去。

自命清高的意思命:认为。自以自为清高。

自命清高类似的成语

  • 飞遁鸣高

    飞遁鸣高[ fēi dùn míng kāo ]

    解释:飞遁:指隐退。远离尘俗,自鸣清高。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飞遁离俗。”

  • 肥遁鸣高

    肥遁鸣高[ féi dùn míng gāo ]

    解释:退隐不做官,自以为清高。

    出处:《周易·遁》:“上九,肥遁,无不利。”

  • 肥遯鸣高

    肥遯鸣高[ féi dùn míng gāo ]

    解释:退隐避世,自鸣清高。

  • 风急浪高

    风急浪高[ fēng jí làng gāo ]

    解释:形容风浪很大。

    出处:《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 福寿年高

    福寿年高[ fú shòu nián gāo ]

    解释:年高:年龄大。有福有寿,长命百岁。

    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他道我福寿年高,着我似松柏齐肩老。”

  • 孤芳自赏

    孤芳自赏[ gū fāng zì shǎng ]

    解释:孤芳:独秀一时的香花。把自己比做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出处: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应念岭表经年,孤芳自赏,肝胆皆冰雪。”

  • 阿堵物

    阿堵物[ ē dǔ wù ]

    解释:西晋的一些士族阶层人士自命清高,耻于言钱,钱被称为“阿堵物”。后人指为钱的别称,有讽刺意义。

    出处:《世说新语》中记载:西晋的王衍是所谓的“品行高尚”的清谈人士,据说他口里从不提到“钱”字。他老婆想试探王衍的虚实,趁王衍熟睡之时,叫仆人绕着王衍的床边铺上一大圈钱。王衍早晨醒来见到床边的钱妨碍他行动。便叫来仆人说“举却阿堵物”。举却:拿开。

  • 孤高自许

    孤高自许[ gū gāo zì xǔ ]

    解释:孤:孤僻。指孤僻清高,自命不凡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