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zhēng quán duó lì ]
  • 释   义

    争夺权力和利益。

  • 出   处

    邹韬奋《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任何为私人私党争权夺利的内战都必然地要为全国民众所唾弃。”

  • 例   句

    他们就只晓得争权夺利,草菅人命。(郭沫若《蔡文姬》第三幕)

  • 近义词

    明争暗斗争名夺利

  • 反义词

    明哲保身

  •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繁   体

    爭権奪利

争权夺利相关查询

争权夺利成语接龙

  1. 利傍倚刀:倚:靠着。“利”的偏旁是刀字,意指追求私利犹如倚在刀口上。比喻贪利常得祸。
  2. 利市三倍:形容买卖得到的利润极多。
  3. 利不亏义: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
  4. 利锁名缰: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5. 利齿伶牙:伶:通“灵”,灵活,乖巧。能说会道。
  6. 利析秋毫: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7. 利出一孔:给予利禄赏赐只有一条途径,那是从事耕战。
  8. 利用厚生: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富裕。
  9. 利害得失: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10. 利欲熏心: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11. 利害相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12. 利害攸关:利害所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13. 利深祸速:获利愈多,灾祸来得愈快。
  14. 利绾名牵:指为名利所诱惑羁绊。同“利惹名牵”。
  15. 利灾乐祸:见到别人遭受灾祸反而高兴。
  16. 利齿能牙: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17. 利喙赡辞:指口齿伶俐,辞令优美。
  18. 利己损人: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参见“损人利己”。
  19. 利缰名锁:缰:缰绳。锁:锁链。名和利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把人束缚住了。
  20. 利令志惛: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同“利令智昏”。
  21. 利惹名牵:指为名利所诱惑羁绊。亦作“利绾名牵”。
  22. 利时及物:指救世济物。
  23. 利令智昏: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
  24. 利诱威胁:利诱:用利益诱惑;威胁:恐吓。形容软硬兼施,使别人顺从

争权夺利的意思争夺权力和利益。

争权夺利类似的成语

  • 出师不利

    出师不利[ chū shī bù lì ]

    解释: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师不利,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

  • 除害兴利

    除害兴利[ chú hài xīng lì ]

    解释:根除对人民有害的事,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

    出处:《管子·治国》:“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 除患兴利

    除患兴利[ chú huàn xīng lì ]

    解释:清除祸患,兴办有利的事业。

  • 船坚炮利

    船坚炮利[ chuán jiān pào lì ]

    解释:利:锋利。指战舰坚固,大炮猛烈。形容海军强盛。

    出处:清·林则徐等《会奏穿鼻尖沙嘴叠次轰击夷船情形折》:“此次士密等前来寻衅……无非恃其般坚炮利,以悍济贪。”

  • 攘权夺利

    攘权夺利[ rǎng quán duó lì ]

    解释:犹言争权夺利。争夺权力和利益。

    出处: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坐是抢攘月余,势成坐困,老师匮财,攘权夺利,凡种种不良之现象,皆缘是以生。”

  • 争权攘利

    争权攘利[ zhēng quán rǎng lì ]

    解释:争夺权力和利益。同“争权夺利”。

    出处:李大钊《大哀篇》:“钻营运动、争权攘利之不暇,奚暇计及民生哉?”

  • 以利相倾

    以利相倾[ yǐ lì xiàng qīng ]

    解释:依靠钱财争权夺利,互相排挤。

  • 嚣风遂行

    嚣风遂行[ xiāo fēng suì xíng ]

    解释:嚣风:喧闹争竞、奔走钻营的风气。指奔走钻营、争权夺利的风气逐渐兴盛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庶僚百位,专断于一司,于是嚣风遂行,不可抑止。”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