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可航更新:
  • 拼   音

    [ yī wěi kě háng ]
  • 释   义

    一苇:一捆芦苇。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亦作“航一苇”。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

  • 出   处

    《三国志·吴书·贺邵传》:“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

  • 例   句

    河广不七十步,一苇可航,非有惊涛怒浪之险,不足恃者一。★清·张廷玉《明史·方震孺传》

一苇可航相关查询

一苇可航成语接龙

  1. 航海梯山:渡过大海,攀越高山。指经历艰远的路程。
  2. 行号巷哭:行:路;号:大声哭叫。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们极度悲哀。
  3. 沆瀣一气: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4. 航海梯山:渡过大海,攀越高山。指经历艰远的路程。
  5. 行家里手:里手:内行人。指精通这种业务的人。
  6. 行间字里:指文章的字句中间。
  7. 行行蛇蚓: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8. 蒿目时艰:蒿目: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局势。指对时事忧虑不安。
  9. 行伍出身:行伍:古代军队编制,1行25人,1伍5人,泛指士兵。指当兵出身

一苇可航的意思一苇:一捆芦苇。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亦作“航一苇”。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

一苇可航类似的成语

  • 航海梯山

    航海梯山[ háng hǎi tī shān ]

    解释:渡过大海,攀越高山。指经历艰远的路程。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序:“航海梯山,奉白环之使。”

  • 行家里手

    行家里手[ háng jiā lǐ shǒu ]

    解释:里手:内行人。指精通这种业务的人。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批评东西的毛病,说那东西的出处,着实是个行家。”

  • 行间字里

    行间字里[ háng jiān zì lǐ ]

    解释:指文章的字句中间。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清·平步青《霞外■(扌麕)屑·论文下·文章圈点》:“书有圈点勾勒,始自前明中叶选刻时文陋习。然行间字里,触眼特为爽豁,故仿而用之。”

  • 行行蛇蚓

    行行蛇蚓[ háng háng shé yǐn ]

    解释: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宋·利登《野农谣》诗:“行行蛇蚓字相续,野农不识何由读?”

  • 一苇可航

    一苇可航[ yī wěi kě háng ]

    解释:一苇:一捆芦苇。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亦作“航一苇”。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

    出处:《三国志·吴书·贺邵传》:“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

  • 蒿目时艰

    蒿目时艰[ hàng mù shí jiān ]

    解释:蒿目: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局势。指对时事忧虑不安。

    出处:《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 行伍出身

    行伍出身[ háng wǔ chū shēn ]

    解释:行伍:古代军队编制,1行25人,1伍5人,泛指士兵。指当兵出身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幸亏炮船上统带赵大人是行伍出身,天生海量。”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 挨肩擦膀

    挨肩擦膀[ āi jiān cā bǎng ]

    解释:指身体相贴近。也形容人群拥挤。

    出处: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你怎么偏要挨肩擦膀的,舒着手往我怀里摸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