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rén shén gòng fèn ]
  • 释   义

    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 出   处

    《旧唐书·于柚传》:“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 例   句

    恶已贯盈,人神共愤。(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回)

  • 近义词

    民怨沸腾

  • 反义词

    人弃我取

  • 用   法

    作谓语、定语;指极为愤怒

  • 繁   体

    人神共憤

人神共愤成语典故

唐朝时期,湖州刺史于頔重修西湖灌溉工程,让百姓受益匪浅。他任苏州刺史时下令拆除神庙,破除迷信。他的政绩卓著,为人比较专横,死后唐宪宗赐号“厉”。他的儿子请唐穆宗改“厉”为“思”,太常博士王彦威说他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详情>>

人神共愤相关查询

人神共愤成语接龙

  1. 愤不欲生:悲愤或气愤行不愿再活下去了。形容极度气愤。
  2. 愤愤不平: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3. 愤世嫉俗: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4. 愤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自身安危。
  5. 愤风惊浪:指狂风骇浪。
  6. 愤时疾俗: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7. 愤世疾俗: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8. 愤世疾邪:犹愤世嫉俗。
  9. 愤气填膺:填:填塞;膺:胸。愤怒之气充满胸膛。形容十分气愤
  10. 愤然作色:愤然:忿怒的样子。因忿怒而变了脸色,发怒
  11. 愤懑不平:愤懑:抑郁不平。因不公平的事而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12. 愤恨不平:因不公平的事而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13. 愤发有为:愤发:振作,兴起。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14. 愤时嫉俗:愤:愤恨,不满;嫉:憎恶,仇恨;俗:世俗。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15. 愤世嫉恶:愤:愤恨,不满;世:世道,现状;嫉:憎恶,仇恨。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16. 愤世嫉邪:愤:愤恨,不满;世:世道,现状;嫉:憎恶,仇恨。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人神共愤的意思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人神共愤类似的成语

  • 分寸之末

    分寸之末[ fēn cùn zhī mò ]

    解释:比喻微少、细小。

    出处: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宁当争分寸之末,竞锥刀之利哉?”

  • 人神共愤

    人神共愤[ rén shén gòng fèn ]

    解释: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出处:《旧唐书·于柚传》:“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 分毫不爽

    分毫不爽[ fēn háo bù shuǎng ]

    解释: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0卷:“那阴报事也尽多,却是在幽冥地府之中,虽是分毫不爽,无人看见。”

  • 分茅裂土

    分茅裂土[ fēn máo liè tǔ ]

    解释: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出处:《尚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

  • 分我杯羹

    分我杯羹[ fēn wǒ bēi gēng ]

    解释: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满腔义愤

    满腔义愤[ mǎn qiāng yì fèn ]

    解释:满腔:充满心中。心中充满对不合理的事情的愤怒

    出处: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那些人满腔义愤,来势汹汹,一进门就捣毁了家具和窗户,走的时候把能带走的财物都拿去了。”

  • 激起公愤

    激起公愤[ jī qǐ gōng fèn ]

    解释:激发了公众共同的愤慨

  • 满腔悲愤

    满腔悲愤[ mǎn qiāng bēi fèn ]

    解释:满腔:充满心中。心中充满悲痛愤怒

    出处:穆青《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吴吉昌满腔悲愤,他在家里对老伴激动地说:‘我相信总有一日,会重见青天……’”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