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rén rén zhì shì ]
  • 释   义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 出   处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例   句

    大批仁人志士,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 近义词

    志士仁人

  • 反义词

    强颜欢笑

  • 用   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有信守节义的人

仁人志士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问仁德忠义与生命发生冲突怎么办?孔子说:“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回答必须从上面作起,带动百姓效仿。详情>>

仁人志士相关查询

仁人志士成语接龙

  1. 士饱马腾: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2. 士农工商: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3. 士死知己: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4. 士绅名流:指有钱有势的人或杰出的人士
  5. 诗情画意: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6. 诗书发冢: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7. 诗中有画: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8. 师出无名: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9. 师出有名: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10. 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做事违反正义的人,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11. 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12. 师老兵疲: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13. 失惊打怪: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也形容大惊小怪。
  14. 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15. 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16. 失张失智: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17. 诗礼之训: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18. 尸居余气:余气:最后一口气。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
  19. 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20. 失之交臂: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
  21. 实至名归: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22. 虱处裈中:裈:裤子。虱子躲在裤缝里。比喻世俗生活的拘窘局促。
  23. 尸横遍野: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
  24. 虱多不痒:债欠多了反而不忧愁。比喻困难成堆,认为反正一时解除不了,也就不去愁它了。

仁人志士的意思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仁人志士类似的成语

  • 负重吞污

    负重吞污[ fù zhòng tūn wū ]

    解释:犹言忍辱负重。

    出处: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仁人志士,椎心泣血,负重吞污,图其所志。”

  • 椒焚桂折

    椒焚桂折[ jiāo fén guì zhé ]

    解释:比喻仁人志士被残害。

    出处:鲁迅《集外集·诗》:“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 求生害仁

    求生害仁[ qiú shēng hài rén ]

    解释:指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

    出处: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取义成仁

    取义成仁[ qǔ yì chéng rén ]

    解释: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杀身成仁

    杀身成仁[ shā shēn chéng rén ]

    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伤心蒿目

    伤心蒿目[ shāng xīn hāo mù ]

    解释:旧时指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 志士仁人

    志士仁人[ zhì shì rén rén ]

    解释: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shēng yú yōu huàn,sǐ yú ān lè ]

    解释:忧患:忧愁和患难。安乐:安逸和快乐。忧愁患难的处境可以使人发奋而得以生存,安逸快乐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导致灭亡。指时时警惕,才能杜绝祸患。也指仁人志士为国家、百姓的忧患而奔波劳碌,为国家、百姓的安乐而奉献生命。

    出处:《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