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lú shān miàn mù ]
  • 释   义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 出   处

    清·段雪亭《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槧,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

  • 例   句

  • 近义词

    庐山真面目

  • 反义词

    开门见山

  • 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事情的真相

  • 繁   体

    廬山靣目

庐山面目成语典故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详情>>

庐山面目相关查询

庐山面目成语接龙

  1. 目迷五色: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2. 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3. 目濡耳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4. 目食耳视: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
  5. 目使颐令: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贵,摆大架子。
  6. 目送手挥: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7. 目挑心招:挑:挑逗;招:指勾引。眉目传情,心神招引。
  8. 目无余子: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9. 目指气使:目指:动一下眼睛来指物;气使:用嘘气声支使人。用眼神和气色指使人。形容骄横傲慢的样子。
  10. 目别汇分:指分门别类。
  11. 目不别视:眼睛不往别处看。形容精神集中,专心致志。亦作“目不旁视”。
  12.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13. 目不给赏: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14. 目不苟视: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
  15. 目瞪口结: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16. 目瞪口歪:形容气极时的神情。
  17. 目不识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18. 目断魂销:目断:竭尽目力所见。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因而内心十分悲痛。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亦作“目断魂消”。
  19. 目瞪口张: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20. 目不暇给: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21. 目瞪舌彊: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22. 目不斜视: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
  23. 目瞪舌挢: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24. 目瞪舌强: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庐山面目的意思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庐山面目类似的成语

  • 播糠眯目

    播糠眯目[ bō kāng mǐ mù ]

    解释: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出处:《庄子·天运》:“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 不堪入目

    不堪入目[ bù kān rù mù ]

    解释: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 避人耳目

    避人耳目[ bì rén ěr mù ]

    解释:指避免走漏消息。

    出处:清·俞达《青楼梦》第二十八回:“我欲姐姐迁个住处,他日相迎,亦可以避人耳目。”

  • 避人眼目

    避人眼目[ bì rén yǎn mù ]

    解释:指避免走漏消息。同“避人耳目”。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 不识庐山真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

    解释: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庐山真面目

    庐山真面目[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

    解释: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横峰侧岭

    横峰侧岭[ héng fēng cè lǐng ]

    解释:形容山势纵横交错,起伏重叠。

    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庐山真面

    庐山真面[ lú shān zhēn miàn ]

    解释: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出处:清·杨伦《序》:“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