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dù hé xiāng xiàng ]
  • 释   义

    渡:横渡江河。大象过河,脚踏河底。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 出   处

    《优婆塞戒经》第一卷:“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能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

  • 近义词

    香象渡河

  • 反义词

    推陈出新

  • 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评论文章等

渡河香象相关查询

渡河香象成语接龙

  1. 象齿焚身: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2. 象牙之塔: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
  3. 象箸玉杯: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
  4. 象耕鸟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
  5. 象简乌纱:象简:象牙做的朝笏;乌纱:黑纱制成的官帽。手执象牙笏,头戴乌纱帽。指旧时大官的装束。
  6. 象形夺名:夺:决定。依照事物的形态特征来决定它的名称

渡河香象的意思渡:横渡江河。大象过河,脚踏河底。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渡河香象类似的成语

  • 合眼摸象

    合眼摸象[ hé yǎn mō xiàng ]

    解释: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后来学诗者,虽时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所触体得一处。’”

  • 三兽渡河

    三兽渡河[ sān shòu dù hé ]

    解释: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出处:《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

  • 香象绝流

    香象绝流[ xiāng xiàng jué liú ]

    解释:佛教用语。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同“香象渡河”。

    出处:明·袁宗道《杂说》:“至如般若缘深,灵根夙植,伽陵破卵,香象绝流。”

  • 众盲摸象

    众盲摸象[ zhòng máng mō xiàng ]

    解释:许多瞎子摸象,摸到象腿的说象一根柱子,摸到象身子的说象一堵墙,摸到象尾的说象一条蛇,互相争论不休。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出处:《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 包罗万象

    包罗万象[ bāo luó wàn xiàng ]

    解释:包罗:包括;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指各种事物。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出处:《黄帝宅经》卷上:“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

  • 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 máng rén mō xiàng ]

    解释: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出处:《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 太平无象

    太平无象[ tài píng wú xiàng ]

    解释: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后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出处:《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 香象渡河

    香象渡河[ xiāng xiàng dù hé ]

    解释:佛教用语。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出处:《优婆塞戒经》卷一:“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