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zhǔ yōu chén rǔ ]
  • 释   义

    君主有忧患是作臣子的耻辱。

  • 出   处

    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 例   句

  • 用   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繁   体

    主憂臣辱

主忧臣辱相关查询

主忧臣辱成语接龙

  1. 辱国殃民: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
  2. 辱门败户:指败坏门风,使家族受到差异辱。
  3. 辱身败名:指自身受辱,名声败坏。
  4. 辱国丧师: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5. 辱国殄民: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同“辱国殃民”。

主忧臣辱的意思君主有忧患是作臣子的耻辱。

主忧臣辱类似的成语

  • 进荣退辱

    进荣退辱[ jìn róng tuì rǔ ]

    解释:以仕途的进升为光荣、降职为耻辱。

    出处:唐·刘知畿《思慎赋》:“赋形天地,受气阴阳,生乐死哀,进荣退辱。”

  • 进退荣辱

    进退荣辱[ jìn tuì róng rǔ ]

    解释:指仕途的迁升或降职,荣耀或耻辱。

    出处: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虽鵩鸟集于前,枯柳生于肘,不能动其心也;而况进退荣辱之累耶?”

  • 胯下之辱

    胯下之辱[ kuà xià zhī rǔ ]

    解释: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 宁死不辱

    宁死不辱[ níng sǐ bù rǔ ]

    解释:宁愿被处死也不肯受辱。

    出处: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待将咱所图,我宁死不辱。”

  • 蒲鞭示辱

    蒲鞭示辱[ pú biān shì rǔ ]

    解释: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

    出处:《快心编》第十回:“我若将此重棒责之,岂不是伤其肌肤,而使彼贻忧日后耶!古人有蒲鞭示辱则可矣。”

  • 奇耻大辱

    奇耻大辱[ qí chǐ dà rǔ ]

    解释:奇:异常。极大的耻辱。

    出处:清 程道一《鸦片之战演义》:“回忆当年的议和,不止丧权失利,实为独立国的奇耻大辱。”

  • 马壮人强

    马壮人强[ mǎ zhuàng rén qiáng ]

    解释:犹言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可不道马壮人强,父慈子孝,怕什么主忧臣辱。”

  • 无微不至

    无微不至[ wú wēi bù zhì ]

    解释: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