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wēi yán sǒng tīng ]
  • 释   义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 出   处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意者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耶!”

  • 例   句

    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道理,稍稍注意这个问题的人,是不难发现若干真凭实据的。(郭小川《论“听话”》)

  • 近义词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 反义词

    安如泰山

  •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正   音

    耸,不能读作“cónɡ”。

  • 繁   体

    危言聳聽

危言耸听相关查询

危言耸听成语接龙

  1. 听而不闻: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2. 听其自然:听:任凭。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
  3. 听人穿鼻:听:任凭;穿鼻:牛鼻子穿桊。比喻听凭别人摆布。
  4. 听天由命:由:听从,随顺。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5. 听之任之:听、任:随,任凭;之:代词,代人或事物。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
  6. 听风听水: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
  7. 听其自流: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8. 听微决疑:微:隐微。注意细微的情节,解决疑难的问题。形容思想缜密,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
  9. 听其自便:听:听任。听任它自然发展与行动
  10. 听天委命:听:任凭;命:命运。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11. 听天安命:听:任凭;命:命运。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12. 听天任命:听:任凭;任:听凭;命:命运。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13. 听命由天:听:任凭;由:顺随。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危言耸听的意思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危言耸听类似的成语

  • 耳视目听

    耳视目听[ ěr shì mù tīng ]

    解释: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出处:《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 混淆视听

    混淆视听[ hùn xiáo shì tīng ]

    解释:混淆:混杂。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显示出一种极左的面貌,来忧乱阵容,混淆视听。”

  • 骇人视听

    骇人视听[ hài rén shì tīng ]

    解释: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

    出处:《隋书·王劭传》:“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所嗤鄙。”

  • 计行言听

    计行言听[ jì xíng yán tīng ]

    解释: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出处:《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宣宗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 帘窥壁听

    帘窥壁听[ lián kuī bì tìng ]

    解释:帘:布帘;窥:偷看;壁:墙壁;听:偷听。指窃听与偷看。

    出处:宋·何坦《西畴常言》:“步远则有前导,燕坐则毋帘窥壁听。”

  • 内视反听

    内视反听[ nèi shì fǎn tīng ]

    解释: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后汉书·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务能,则义士厉节。”

  • 倾耳而听

    倾耳而听[ qīng ěr ér tīng ]

    解释: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出处:《礼记·孔子闲居》:“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

  • 倾耳细听

    倾耳细听[ qīng ěr xì tīng ]

    解释:侧耳留意而听。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