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成语典故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死后,由司马懿和曹爽辅佐曹睿执政。曹睿死,司马懿杀了曹爽,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不把曹髦看在眼里,威胁要封晋公。曹髦气愤不过,说:“司马昭的心,路人所知也。”详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相关查询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成语接龙

  1. 知法犯法: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2. 知尽能索:比喻智慧能力都竭尽了。
  3. 知来藏往: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
  4. 知白守黑: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5. 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6. 知难而退: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7. 知无不言: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8. 知情达理:通人情,懂道理。
  9. 知小谋大:指能力太差,不能胜任重大的任务。
  10. 知人善任: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11. 知雄守雌:雄:雄强;雌:雌伏,不倔强。弃刚守柔。比喻与人无争。
  12. 知一万毕:指理解本质,万事尽通。
  13. 知人之明: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14. 知荣守辱:守:安于。虽然知道怎样可得到荣誉,却安于受屈辱的地位。
  15. 知止不殆: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16. 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17. 知疼着热:形容对人十分关心爱护(多指亲人)。
  18. 知足不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19. 知情不举:举:检举。了解情况而不揭发。
  20. 知人下士: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
  21. 知地知天:地:地形:天:天气。了解地形,了解气候。
  22. 知恩报德: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同“知恩报恩”。
  23. 知往鉴今: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24. 知恩报恩: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意思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类似的成语

  • 举世皆知

    举世皆知[ jǔ shì jiē zhī ]

    解释:举:全;皆: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 路人皆知

    路人皆知[ lù rén jiē zhī ]

    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人人皆知

    人人皆知[ rén rén jiē zhī ]

    解释:皆:都。所有的人都知道。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

  • 视若路人

    视若路人[ shì ruò lù rén ]

    解释: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漫然视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敌,败坏彝伦,灭绝天理。”

  • 司马昭之心

    司马昭之心[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

    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 视同路人

    视同路人[ shì tóng lù rén ]

    解释:路人:过路人,指素不相识的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 世人皆知

    世人皆知[ shì rén jiē zhī ]

    解释:世人:所有人。指很多人都知道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28章:“在中国及其执政党内,干部中大山头不明显,但小山头小圈子则处处存在,世人皆知。”

  • 犬马之心

    犬马之心[ quǎn mǎ zhī xīn ]

    解释: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