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sān gāng wǔ cháng ]
  • 释   义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 出   处

    《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汉·王充《论衡·问孔》:“五常之道,仁、义、智、信也。”

  • 例   句

    先生九经皆通,无书不读,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

  • 近义词

    清规戒律三从四德

  • 反义词

    大逆不道离经叛道

  • 用   法

    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

  • 正   音

    常,不能读作“cánɡ”。

  • 繁   体

    三綱五常

三纲五常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详情>>

三纲五常相关查询

三纲五常成语接龙

  1. 常备不懈:时刻准备着,毫不忪懈。
  2. 常鳞凡介:一般的鱼类、贝类。比喻平凡的人。
  3. 常胜将军:每战必胜的指挥官。
  4. 常年累月: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5. 常来常往:经常来往或访问的行动、习惯或事例

三纲五常的意思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纲五常类似的成语

  • 变故易常

    变故易常[ biàn gǔ yì cháng ]

    解释:改变传统的法制和准则。

    出处:《逸周书·史记》:“好变故易常者亡,昔阳氏之君,自伐而好变,事无故业,官无定位,民运于下,阳氏以亡。”

  • 出没不常

    出没不常[ chū mò bù cháng ]

    解释:出现隐没都无规律,捉摸不定。

    出处:宋·李纲《与宰相论捍贼札子》:“盖此贼非陆地群盗之比,据重湖环千里,出没不常。”

  • 动静有常

    动静有常[ dòng jìng yǒu cháng ]

    解释:常:常规,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指行动合乎规范。

    出处:《周易·系辞上》:“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 蹈故习常

    蹈故习常[ dǎo gù xí cháng ]

    解释:指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同“蹈常习故”。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八回:“生死存亡,近在眉睫,岂可蹈故习常,依违容忍?”

  • 安适如常

    安适如常[ ān shì rú cháng ]

    解释:安静而舒适,象往常一样。指经过某种变动后,恢复了正常,使人感到舒适。

    出处:叶圣陶《线下 孤独》:“待交了春,天气渐见和暖,就安适如常了。”

  • 纲常扫地

    纲常扫地[ gāng cháng sǎo dì ]

    解释:纲常:三纲五常;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纲纪、人伦等封建伦理道德破坏无余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史臣有《仇牧赞》云:‘世降道斁,纲常扫地。堂帘不隔,君臣交戏。’”

  • 纲常名教

    纲常名教[ gāng cháng míng jiào ]

    解释:纲常:三纲五常;名教:封建礼教。指维护封建制度而设置的一整套思想道德规范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因思臣一身,一女之事小,而纲常名教之事大,故正色拒之。”

  • 殚心积虑

    殚心积虑[ dān xīn jī lǜ ]

    解释:殚:竭尽;积:聚;虑:思虑。竭尽心力思考谋划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臆伦·五福》:“必至殚心积虑者数十年,捐去三纲五常,绝去七情六欲,费其半菽如失金珠,拔其一毛有关痛痒。”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