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qiū háo zhī mò ]
  • 释   义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 出   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例   句

    (1)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即使是秋毫之末也能看得一清二楚。(2)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谨慎,不能出错。

  • 近义词

    无足轻重轻于鸿毛

  • 反义词

    庞然大物重于泰山

  • 用   法

    偏正式;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正   音

    之,不能读作“zī”。

  • 繁   体

    秌毫之末

秋毫之末相关查询

秋毫之末成语接龙

  1. 末节细行:指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
  2. 末路之难: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3. 末学肤受: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4. 末大必折:末:树梢,末梢。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5. 末大不掉:犹尾大不掉。比喻部属势力强大,难以驾驭。
  6. 末路穷途:穷途:处境困窘。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7. 末如之何:犹言无法对付,莫可奈何。

秋毫之末的意思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秋毫之末类似的成语

  • 岑楼齐末

    岑楼齐末[ cén lóu qí mò ]

    解释:只比较末端,方寸的木头也可高过高楼。比喻不从本着手,则无法认清事实。

    出处:《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岑楼齐末,不识高卑。”

  • 崇本抑末

    崇本抑末[ chóng běn yì mò ]

    解释: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出处:《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 洞察秋毫

    洞察秋毫[ dò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秋豪之末

    秋豪之末[ qiū háo zhī mò ]

    解释: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同“秋毫之末”。

    出处:《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

  •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míng chá qiū háo zhī mò,ér bù jiàn yú xīn ]

    解释: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míng chá qiū háo,bù jiàn yú xīn ]

    解释: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不见舆薪

    不见舆薪[ bù jiàn yú xīn ]

    解释:看不见一车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