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nèi róu wai gāng ]
  • 释   义

    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 出   处

    《易经·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 例   句

  • 近义词

    刚柔并济

  • 反义词

    易如反掌

  • 用   法

    作定语、状语;指人的个性

  • 繁   体

    内柔外剛

内柔外刚相关查询

内柔外刚成语接龙

  1. 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2. 刚毅木讷: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3. 刚直不阿: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4. 刚愎自用: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5. 刚戾自用: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同“刚愎自用”。
  6. 刚正不阿: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7. 刚肠嫉恶:刚肠:性情刚直;嫉:憎恨。性情刚直,憎恨邪恶。
  8. 刚中柔外: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内藏杀机的策略。
  9. 刚克消亡:刚正的人就不能存在了。
  10. 刚毅不屈:刚毅:刚强坚毅。不屈:不肯屈服。刚强坚毅,不肯屈服。含褒义
  11. 刚正无私:刚:刚直;正:正直。刚直方正而没有私心
  12. 刚克柔克:克:克服,制服。以刚强见胜或以柔和见胜。指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13. 刚褊自用:刚:坚硬;褊:狭隘;自用:凭主观意图行事。坚硬固执,独断专行

内柔外刚的意思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内柔外刚类似的成语

  • 破坚摧刚

    破坚摧刚[ pò jiān cuī gāng ]

    解释:指攻破摧毁强敌。

    出处:汉·张衡《南都赋》:“尔其则有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

  • 气血方刚

    气血方刚[ qì xuè fāng gāng ]

    解释:犹血气方刚。指精力正值旺盛。

    出处: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莫张慌,等的他那气血方刚,那其间着志求贤将师道访,习练的才高智广,文强武壮。”

  • 柔能克刚

    柔能克刚[ róu néng kè gāng ]

    解释: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 柔能制刚

    柔能制刚[ róu néng zhì gāng ]

    解释: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亦作“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出处:《后汉书·臧宫传》:“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

  • 外刚内柔

    外刚内柔[ wài gāng nèi róu ]

    解释: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兵戈既起,将帅擅权,武吏功臣,过求姑息。边蕃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替,此为屈辱又非多乎?”

  • 血气方刚

    血气方刚[ xuè qì fāng gāng ]

    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以柔制刚

    以柔制刚[ yǐ róu zhì gāng ]

    解释:以:用。柔:柔和。制:制服。刚:刚强。用柔和的办法去制服刚强的。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 至大至刚

    至大至刚[ zhì dà zhì gāng ]

    解释:至:最,极。极其正大、刚强。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