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jiān jiā yǐ yù shù ]
  • 释   义

    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也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蝗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元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 例   句

    太太如此见爱,,妾非木石,那有不感激的哩?只是同太太并肩拍照,蒹葭倚玉树,恐折薄福。(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

  • 近义词

    蒹葭倚玉

  • 反义词

    半途而废

  • 用   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自谦

  • 繁   体

    蒹葭倚玉樹

蒹葭倚玉树成语典故

三国时期,黄门侍郎夏侯玄一表人才,有玉人之称。他自视甚高,很有傲气。驸马都尉毛曾相貌丑陋,令人生厌,他凭着自己的姐姐是皇后经常找机会接近夏侯玄,他们坐在一起人称为蒹葭倚玉树,夏侯玄十分不满,魏明帝因此而降他的职。详情>>

蒹葭倚玉树相关查询

蒹葭倚玉树成语接龙

  1. 树大招风: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
  2. 树碑立传:树: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
  3. 树德务滋:树:立;德:德惠;务:必须;滋:增益,加多。向百姓施行德惠,务须力求普遍。
  4. 树高招风: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同“树大招风”。
  5. 树俗立化:树立风俗教化。
  6. 树同拔异:指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
  7. 树大根深:比喻势力强大,根基牢固。
  8. 树元立嫡:指立嫡长子为储君。
  9. 树上开花:“三十六计”之一。亦比喻将本求利,别有收获。
  10. 树倒根摧:树干倾倒,树根毁坏。比喻人年迈体衰。
  11. 树功立业:树:建立;业:业绩。建立功勋和业绩
  12. 树功扬名:树:建立;扬:称颂。建立功业,流芳于世

蒹葭倚玉树的意思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也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蒹葭倚玉树类似的成语

  • 兼葭倚玉

    兼葭倚玉[ jiān jiā yǐ yù ]

    解释:蒹葭:初生的芦苇。玉:仙树。芦苇倚在仙树上。①比喻两个品貌极为悬殊的人在一起,显得很不协调。②比喻地位卑微的人依附高贵的人。亦作“蒹葭倚玉树”、“蒹葭

  • 蒹葭倚玉

    蒹葭倚玉[ jiān jiā yǐ yù ]

    解释:蒹、葭:价值低微的水草,比喻微贱。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小女娇痴慕学,得承高贤不弃,今幸结此良缘,蒹葭倚玉,惶恐惶恐。”

  • 琼枝玉树

    琼枝玉树[ qióng zhī yù shù ]

    解释:指披上冰雪的树木。也比喻品格高洁的人。

    出处:北宋·柳永《尉迟怀》词:“绸缪凤阵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

  • 芝兰玉树

    芝兰玉树[ zhī lán yù shù ]

    解释: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出处:《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 琼林玉树

    琼林玉树[ qióng lín yù shù ]

    解释:琼:美玉。泛指精美华丽的陈设。

    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曜,转盼精彩射人。”

  • 玉树临风

    玉树临风[ yù shù lín fēng ]

    解释: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

    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20回:“其人品之美,翩翩皎皎,有如玉树临风。”

  • 玉树芝兰

    玉树芝兰[ yù shù zhī lán ]

    解释:玉树:用玉做的树;芝兰:香草。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出处:《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 蒹葭玉树

    蒹葭玉树[ jiān jiā yù shù ]

    解释:蒹葭:价值低微的水草,比喻微贱。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