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jìn tuì kě fǒu ]
  • 释   义

    指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 出   处

    《魏书·郭祚传》:“陛下圣镜照临,论才授职,进退可否,黜陟幽明。”

  • 例   句

  • 用   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治政等

  • 繁   体

    進退可否

进退可否相关查询

进退可否成语接龙

  1. 否极泰来: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2. 否极泰回: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同“否极泰来”。
  3. 否极阳回:犹言否极泰来。《泰》卦内阳而外阴,故称阳。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4. 否去泰来: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5. 否往泰来: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同“否去泰来”。
  6. 否终复泰:指厄运终结,好运转来。
  7. 否终则泰:指闭塞到极点,则转向通泰。
  8. 否终斯泰:否:坏;泰:好,顺利。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9. 否极而泰:否、泰:64卦中的两个卦名。指坏的到了尽头就要好起来
  10. 否极泰至:否:坏;泰:好,顺利。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11. 否终而泰:否:坏;泰:好,顺利。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12. 否极生泰:否:坏;泰:好,顺利。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

进退可否的意思指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进退可否类似的成语

  • 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 rén shè áng fǒu ]

    解释: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出处:《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

  • 唯唯否否

    唯唯否否[ wěi wěi fǒu fǒu ]

    解释:唯唯:回答时表示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形容胆小怕事,一味顺从。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指梁邱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

  • 无所可否

    无所可否[ wú suǒ kě fǒu ]

    解释:不赞同也不反对。

    出处: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 献可替否

    献可替否[ xiàn kě tì fǒu ]

    解释: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后汉书·胡广传》:“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 献替可否

    献替可否[ xiàn tì kě fǒu ]

    解释: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同“献可替否”。

    出处:《明史·职官志》:“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

  • 陟罚臧否

    陟罚臧否[ zhì fá zāng pǐ ]

    解释:赏罚褒贬。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进可替否

    进可替否[ jìn kě tì fǒu ]

    解释:指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

    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

  • 泰极而否

    泰极而否[ tài jí ér pǐ ]

    解释:好的到了极点,坏的就来了。

    出处:唐 刘禹锡《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