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正守丘更新:
  • 拼   音

    [ guī zhèng shǒu qiū ]
  • 释   义

    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 出   处

    《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归正守丘相关查询

归正守丘成语接龙

  1. 丘山之功:比喻功绩伟大。
  2. 丘壑泾渭:丘壑:山丘与坑谷;泾渭:泾水和渭水,比喻是非。比喻对事物的高低是非分得清
  3. 秋毫勿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同“秋毫无犯”。
  4. 秋波盈盈:形容眼神饱含感情。
  5. 秋豪之末: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同“秋毫之末”。
  6. 秋风落叶: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7. 秋后算账:本指秋收后结算账目。比喻待到事后再对反对自己的一方行清算处理。
  8. 秋实春华:比喻德行和才华。
  9. 秋风纨扇:秋日凉风至,扇子遂弃置不用。常以比喻女子色衰失宠。
  10. 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11. 秋高马肥: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12. 求道于盲: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13. 秋收冬藏: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14. 秋高气和: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15. 求福禳灾:禳:祈祷。祈求福运降临,消除灾害。
  16. 秋水盈盈:形容眼神饱含感情。同“秋波盈盈”。
  17. 秋高气肃: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
  18. 求过于供: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19. 秋行夏令: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20. 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21. 秋毫见捐: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早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22. 囚首丧面:头不梳如囚犯,脸不洗如居丧。
  23. 求名夺利:指追求名誉,争夺财利。
  24. 求益反损:为了得到好处,反而招来祸害。

归正守丘的意思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归正守丘类似的成语

  • 华屋山丘

    华屋山丘[ huá wū shān qiū ]

    解释: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出处: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 秋毫勿犯

    秋毫勿犯[ qiū háo wù fàn ]

    解释: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同“秋毫无犯”。

    出处:《北史·隋纪下·炀帝》:“营垒所次,务在整肃,刍荛有禁,秋毫勿犯。”

  • 擅壑专丘

    擅壑专丘[ shàn hè zhuān qiū ]

    解释:指放情山水。

  • 寻壑经丘

    寻壑经丘[ xún hè jīng qiū ]

    解释:寻幽探胜,游山玩水。

    出处:语出晋·陶潜《归去来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 归正首丘

    归正首丘[ guī zhèng shǒu qiū ]

    解释: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礼,不忘其本。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 饮谷栖丘

    饮谷栖丘[ yǐn gǔ qī qiū ]

    解释:犹言栖丘饮谷。指隐逸山林。

    出处:清·吴伟业《口占》:“欲买溪山不用钱,倦来高枕白云眠。吾生此外无他愿,饮谷栖丘二十年。”

  • 零落山丘

    零落山丘[ líng luò shān qiū ]

    解释:零落:凋零,比喻死亡。指死后埋葬在山丘上

    出处: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 八索九丘

    八索九丘[ bā suǒ jiǔ qiū ]

    解释:古书名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