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dān fèng cháo yáng ]
  • 释   义

    比喻贤才逢明时。

  • 出   处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 例   句

    前后同心八谏臣,朝阳丹凤一齐鸣。除奸反正扶明主,留得功勋耀古今。(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出)

  • 反义词

    怀才不遇生不逢时

  • 用   法

    紧缩式;作谓语;比喻贤才赶上好时机

  • 繁   体

    丹鳳朝陽

丹凤朝阳相关查询

丹凤朝阳成语接龙

  1. 阳春有脚:用以称誉贤明的官员。
  2. 阳奉阴违: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3. 阳关大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泛指宽阔的长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
  4. 阳关三迭: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5. 阳煦山立: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
  6. 阳解阴毒:指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
  7.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8. 阳台云雨:指男女欢爱之事。
  9. 阳九之厄: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厄:灾难。阳九有天灾,百六有地灾。指灾厄之年
  10. 阳九之会: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阳九有天灾,百六有地灾。指灾厄之年
  11. 阳儒阴释:儒:儒家;释:佛家。表面是儒家,骨子里是佛家
  12. 阳九百六: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阳九有天灾,百六有地灾。指灾厄之年
  13. 阳光明媚:阳光:太阳发出的光。明媚:美好,可爱。全译:形容天气晴朗,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丹凤朝阳的意思比喻贤才逢明时。

丹凤朝阳类似的成语

  • 颠倒阴阳

    颠倒阴阳[ diān dǎo yīn yáng ]

    解释:犹言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 凤鸣朝阳

    凤鸣朝阳[ fèng míng zhāo yáng ]

    解释:朝阳:早晨的太阳。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

    出处:《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 放马华阳

    放马华阳[ fàng mǎ huá yáng ]

    解释:指不再用兵。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四》:“武王伐纣,天下既定,王巡岳渎,放马华阳,散牛桃林,即此处也,其中多野马。”

  • 借尸还阳

    借尸还阳[ jiè shī huán yáng ]

    解释:犹言借尸还魂。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出处:何其芳《理性与历史》:“以后再有法西斯蒂的鬼魂借尸还阳的话,总可以少骗几个人吧。”

  • 鸣凤朝阳

    鸣凤朝阳[ míng fèng zhāo yáng ]

    解释:正直敢言的贤士。比喻贤臣遇明君。

    出处:《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李善感直言不讳,竞称鸣凤朝阳。”

  • 调理阴阳

    调理阴阳[ tiáo lǐ yīn yáng ]

    解释:犹言调和阴阳。

    出处: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一》:“宰相在上佐天子调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职。”

  • 昼阴夜阳

    昼阴夜阳[ zhòu yīn yè yáng ]

    解释:依我国古代阴阳之说,昼属阳,夜属阴。“昼阴夜阳”表示天道反常,将有灾异。

    出处:《后汉书·王允传》:“月犯执法,彗孛仍见,昼阴夜阳,雾气交侵。”

  • 不阴不阳

    不阴不阳[ bù yīn bù yáng ]

    解释: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出处:京剧《沙家浜》第四场:“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