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在精而不在多相关查询

兵在精而不在多成语接龙

  1. 多财善贾:贾:做买卖。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2. 多藏厚亡:厚:大;亡:损失。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3. 多愁多病: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
  4. 多愁善感: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5. 多难兴邦: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6. 多此一举: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
  7. 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8. 多端寡要:端:头绪;要:重要。头绪太多,不得要领。
  9. 多情善感: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10. 多多益善:益:更加。越多越好。
  11. 多故之秋:多故:多变乱多患难;秋:指某个时期。指多事故多患难的时期。
  12. 多事之秋: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13. 多才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14. 多快好省:数量多,速度快,质量好,成本省。
  15. 多许少与:答应人家的多,给予人家的少。
  16. 多嘴献浅:指胡乱说些没见识、不起好作用的话。
  17. 多嘴多舌:很多嘴,很多舌头。形容到处插嘴,搬弄是非。
  18. 多材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同“多才多艺”。
  19. 多愁善病: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同“多愁多病”。
  20. 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21. 多多益办:益:更加。越多越好。同“多多益善”。
  22. 多方百计: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
  23. 多管闲事:没有必要而插手管别人的事。
  24. 多鱼之漏:指泄漏军事机密。

兵在精而不在多的意思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兵在精而不在多类似的成语

  • 识明智审

    识明智审[ shí míng zhì shěn ]

    解释:识见明敏,智虑周详。

    出处:宋·张琰《序》:“且夫识明智审,则虑事精而信道焉。”

  • 心不在焉

    心不在焉[ xīn bù zài yān ]

    解释: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 ]

    解释: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出处:宋·欧阳修《醉瓮亭记》:“醉瓮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寸铁杀人

    寸铁杀人[ cùn tiě shā rén ]

    解释:一寸长的短兵器即可以杀人。比喻事物主要是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来弄,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则只有一寸长的短兵器即可以杀人。”

  • 话不在行

    话不在行[ huà bù zài háng ]

    解释:指人说外行话,话不投机

  • 蛮不在乎

    蛮不在乎[ mán bù zài hū ]

    解释:犹言满不在乎。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花城》1981年第2期:“‘放心啦,永安饭店那么高,掉下来头都碎了,她又没有身份证,认不出来的啦!’ 阿牛 蛮不在乎的回答。”

  • 生炒热卖

    生炒热卖[ shēng chǎo rè mài ]

    解释:指急于应付,现做现卖而不暇精制

    出处:茅盾《如何击退颓风》:“为了要吃饭,又不得不在顾忌多端的夹缝中作微弱之呼声,不得不在饥寒交迫之生活中匆忙写作,生炒热卖。”

  • 博学多识

    博学多识[ bó xué duō shí ]

    解释: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第45卷:“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