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yī wù bù chéng,liǎng wù xiàn zài ]
  • 释   义

    见:通“现”。指一件买卖不成功,但双方钱物仍在,没有损失

  • 出   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2回:“和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

  • 例   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3卷:“不肯时,勉强不得。正是一物不成,两物见在。”

  • 用   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繁   体

    一物不成,兩物見在

一物不成,两物见在相关查询

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成语接龙

  1. 在家出家: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2. 在劫难逃: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
  3. 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4. 在所不惜: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
  5. 在所难免:难于避免。
  6. 在天之灵:尊称死者的精神。
  7. 在官言官: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8. 在谷满谷:此指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形容道的无所不在。后形容人物众多。
  9. 在色之戒:指色欲方面的戒忌。
  10. 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
  11. 在此一举: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12. 在人耳目: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
  13. 在所自处:处:处理。在于自己如何处世。形容在一定的环境中,要自己选择立足之处。
  14. 在此存照: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15. 在所不免: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
  16. 在在皆是:在在:到处。到处都是,经常碰到。形容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到处都存在
  17. 在人口耳:指被人们所称道、传颂

一物不成,两物见在的意思见:通“现”。指一件买卖不成功,但双方钱物仍在,没有损失

一物不成,两物见在类似的成语

  • 骈肩累足

    骈肩累足[ pián jiān lěi zú ]

    解释:骈:两物并列;累:重迭;足:足迹。肩并肩,脚印合脚印。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 一物降一物

    一物降一物[ yī wù xiáng yī wù ]

    解释: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此一时,彼一时,大不同也。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

  • 一物不知

    一物不知[ yī wù bù zhī ]

    解释: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识尚有欠缺。

    出处: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 众星攒月

    众星攒月[ zhòng xīng cuán yuè ]

    解释: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出处:《五灯会元·清凉益禅师法嗣·黄山良匡禅师》:“问:‘众星攒月时如何?’师曰:‘唤甚么作月?’”

  • 众星环极

    众星环极[ zhòng xīng huán jí ]

    解释: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出处:《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北极星。共,“拱”的古字,环绕。汉·张衡《西京赋》:“譬如星之环极,叛赫戏以辉煌。”

  • 一物克一物

    一物克一物[ yī wù kè yī wù ]

    解释: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出处: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然而赵守翁竟无奈她何,此谓人生万物,一物克一物。”

  • 一物一主

    一物一主[ yī wù yī zhǔ ]

    解释:一件物品有一个主人。指物品有归宿

    出处: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这披挂一物一主,看有什么人来。”

  • 一物一制

    一物一制[ yī wù yī zhì ]

    解释: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6回:“法空这等铜筋铁骨,偏遇着文忠臣,更狠似他,真个一物一制。”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