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xīn zhī guān zé sī ]
  • 释   义

    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现指脑筋;官:官能,作用。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

  • 出   处

    《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 例   句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他对脑筋的作用下了正确的定义。(毛泽东《学习和时局》)

  • 用   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繁   体

    心之官則思

心之官则思相关查询

心之官则思成语接龙

  1. 思断义绝: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2. 思不出位:思:考虑;位:职位。考虑事情不超过自己的职权范围。比喻规矩老实,守本分。也形容缺乏闯劲。
  3. 思患预防:想到会发生祸患,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4. 思前想后:思:考虑;前:前因;后:后果。对事情发生的缘由,发展后果,作再三考虑。
  5. 思如涌泉: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6. 思深忧远:思虑得深,为久远的事操心。形容考虑周到。
  7. 思贤如渴: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8. 思所逐之:盘算着如何驱赶他们。
  9. 思归其雌:指退藏潜服。
  10. 思绪万千:思绪:思想的头绪。万千:极多。指思想的头绪相当多,思虑复杂多端。
  11. 思潮起伏:思想活动极频繁。
  12. 思妇病母:指因想念妻子欲归家乡而托言母病。比喻作伪。
  13. 思若涌泉:思:思绪,文思。指人的文思如泉水涌出。形容文思丰富敏捷
  14. 思若泉涌:思:思绪,文思。指人的文思如泉水涌出。形容文思丰富敏捷
  15. 思过半矣:指已领悟大半或事情已获大部解决
  16. 思前虑后:思:思考,考虑;前:原因。反复考虑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17. 思前算后:思:思考;算:计划,筹谋。思想前面,盘算将来

心之官则思的意思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现指脑筋;官:官能,作用。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

心之官则思类似的成语

  • 诛心之论

    诛心之论[ zhū xīn zhī lùn ]

    解释: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出处:《后汉书·霍谞传》:“《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 穷则思变

    穷则思变[ qióng zé sī biàn ]

    解释:原指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现指在穷困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

    出处:《易·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遗艰投大

    遗艰投大[ yí jiān tóu dà ]

    解释:指交给重大艰难的任务。同“遗大投艰”。

    出处:明·海瑞《赠廖锦台膺首荐序》:“人不深责之官,变之于遗艰投大、人所属心之日乎?”

  • 移风振俗

    移风振俗[ yí fēng zhèn sú ]

    解释:改变风气,振兴习俗。

    出处:《新唐书·刘祥道传》:“以去就之官,临苟且之民,欲移风振俗,乌可得乎?”

  • 必不挠北

    必不挠北[ bì bù náo běi ]

    解释: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出处:《吕氏春秋·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 思过半矣

    思过半矣[ sī guò bàn yǐ ]

    解释:指已领悟大半或事情已获大部解决

    出处:《周易·系辞》:“知者观其蒃辞,则思过半矣。”

  • 诛心之律

    诛心之律[ zhū xīn zhī lǜ ]

    解释:诛心:凭推究别人动机来判定罪名。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和深刻的评论

    出处:鲁迅《忽然想到》:“心的反抗,那时还不算什么犯罪,似乎诛心之律,倒不及现在之严。”

  • 推究根源

    推究根源[ tuī jiū gēn yuán ]

    解释:推究:推求论究。推求根本,论究来源

    出处:《北史·苏绰传》:“欲使察狱之官,精心悉意,推究根源。”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