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sì fēn wǔ liè ]
  • 释   义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 出   处

    《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 例   句

    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严复《论世变之亟》)

  • 近义词

    支离破碎一盘散沙四分五剖

  • 反义词

    万众一心

  • 用   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政治等

  • 正   音

    分,不能读作“fèn”。

四分五裂成语典故

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其他诸侯国害怕秦国强大就采取“合纵”的办法联合抗秦。秦惠王任用魏国人张仪为相,到各国宣扬“连横”的策略,离间六国,威胁和引诱六国依附秦国。在张仪的活动下,六国联盟马上四分五裂。详情>>

四分五裂相关查询

四分五裂成语接龙

  1. 裂裳裹足:裂:破裂;裹:包裹。指奔走急切。
  2. 裂裳衣疮:撕下自己的衣服,裹扎农民的疮伤。
  3. 裂眦嚼齿:眦:眼眶。瞪眼欲裂,牙齿紧咬。比喻愤怒到了极点。
  4. 裂石穿云:震开山石,透过云霄。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5. 裂土分茅: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6. 裂石流云:流:往来无定或转运不停。裂开山石,震动云霄。形容声音高昂响亮
  7. 裂裳裹膝:裂:裁,扯;裳:下衣。撕裂衣服包裹受伤的膝盖。形容行路的急切与艰辛
  8. 裂冠毁冕:裂:裁,扯;冠:帽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比喻背弃王室或矢志不仕
  9. 裂地分茅:裂:分开;茅:草名,白茅。古代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

四分五裂的意思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四分五裂类似的成语

  • 分崩离析

    分崩离析[ fēn bēng lí xī ]

    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 七棱八瓣

    七棱八瓣[ qī léng bā bàn ]

    解释:比喻四分五裂。

    出处:梁实秋《老年》:“脸上的肉七棱八瓣,而且还平添无数雀斑,有时排列有序如星座。”

  • 七零八碎

    七零八碎[ qī líng bā suì ]

    解释:①形容残破不堪。②零星琐碎。③指零星的物品。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4回:“一时鱼奔鸟散,被楚兵砍瓜切菜,乱杀一回,杀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

  • 亡国灭种

    亡国灭种[ wáng guó miè zhǒng ]

    解释:国家灭亡,种族灭绝。指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出处:清·严复《论世变之亟》:“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 雨零星散

    雨零星散[ yǔ líng xīng sàn ]

    解释:残败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溃败。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九回:“[张清、王英]杀散左哨军兵,如摧枯拉朽的直冲进来,杀得贼兵四分五裂,七断八续,雨零星散,乱窜奔逃。”

  • 云扰幅裂

    云扰幅裂[ yún rǎo fú liè ]

    解释:比喻社会动乱,四分五裂。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四》:“少陵意谓天宝离乱,四方云扰幅裂,人物岁岁俱灾。”

  • 四分五剖

    四分五剖[ sì fēn wǔ pōu ]

    解释: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统一。

    出处:汉·扬雄《解嘲》:“往者周网解结,群鹿争逸,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四分五剖,并为战国。”

  • 过盛必衰

    过盛必衰[ guò shèng bì shuāi ]

    解释:过:太甚;盛:兴盛。太过兴盛就一定会转向衰弱

    出处:宋·辛弃疾《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厥今夷狄,物伙地大,德不足,力有余,过盛必衰,一失其御,必将豪杰并起,四分五裂。”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