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xíng xíng zhǐ ]
  • 释   义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出   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例   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 用   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相关查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成语接龙

  1. 止暴禁非:止、禁:罅;暴、非:指种种坏事。制止种种坏事。
  2. 止戈为武: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3. 止谈风月: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4. 止于至善: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5. 止沸益薪: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比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6. 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7. 止渴思梅: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亦作“止渴望梅”。
  8. 止渴望梅: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同“止渴思梅”。
  9. 止戈兴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10. 止足之戒:止:懂得适可而止;足:知道满足;戒:戒心。指要以知止和知足为戒,不要不知满足
  11. 止戈之武:戈:兵器。能平息战乱,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
  12. 止渴饮鸩:鸩:毒酒。比喻只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13. 止循资序:止:只,仅;循:顺着,引申为沿袭,依照;资序:论资排辈。指只靠资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意思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类似的成语

  • 高山仰之

    高山仰之[ gāo shān yǎng zhī ]

    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出处:《管子·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 心乡往之

    心乡往之[ xīn xiāng wǎng zhī ]

    解释:对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 高山景行

    高山景行[ gāo shān jǐng xíng ]

    解释: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高山仰止

    高山仰止[ gāo shān yǎng zhǐ ]

    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gāo shān dī tóu,hé shuǐ ràng lù ]

    解释:比喻人民群众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无穷力量

    出处:邓拓《英雄的路》:“人们常说的‘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奇迹,在宝成路上真正实现了。”

  • 苟且行止

    苟且行止[ gǒu qiě xíng zhǐ ]

    解释:苟且:不正当的。指不正当的行为

  • 高山大野

    高山大野[ gāo shān dà yě ]

    解释:高峻的山峦,广阔的原野

    出处:宋·苏辙《上枢密韩大尉书》:“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