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气致祥,乖气致戾相关查询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成语接龙

  1. 梨花带雨: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2. 离题万里:形容写文章或说话同要讲得主题距离很远,毫不相干。
  3. 梨园弟子: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
  4. 离弦走板: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5. 离合悲欢: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
  6. 离经辨志: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7. 离心离德: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
  8. 离经叛道: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9. 离鸾别凤:比喻夫妻离散。
  10. 离情别绪: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11. 礼尚往来: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12. 犁庭扫穴:犁平敌人的大本营,扫荡他的巢穴。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13. 礼贤下士: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14. 黎丘丈人: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错误的人。
  15. 礼义廉耻: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16. 蠡测管窥:蠡:瓢;管:竹管;窥:人小孔缝隙里观看。用瓢来量大海,从竹管的小孔看天空。比喻见识片面狭窄,看不到事物的整体。
  17. 理屈词穷: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18. 李代桃僵: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19. 礼坏乐崩: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20.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21. 立功赎罪:以立功来抵偿罪过。
  22. 里丑捧心:指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
  23. 立命安身: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着落。
  24. 里出外进:形容不平整、不整齐。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的意思和气:和睦;乖气:不和顺;戾:罪过。和睦招致吉祥,不和招致灾祸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类似的成语

  • 合胆同心

    合胆同心[ hé dǎn tóng xīn ]

    解释:犹言同心同德。

    出处:天地会《共同和合歌》:“和气自然兄弟众,合胆同心拜五人。”

  • 和气生财

    和气生财[ hé qì shēng cái ]

    解释: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

    出处:鲁迅《彷徨·离婚》:“一个人总要和气些,‘和气生财’,对不对?”

  • 一团和气

    一团和气[ yī tuán hé qì ]

    解释:本指态度和霭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出处: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 如应斯响

    如应斯响[ rú yìng sī xiǎng ]

    解释:形容反响极快。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9回:“那满招损、乖致戾的道理,如应斯响。”

  • 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hé qì zhì xiáng,guāi qì zhì yì ]

    解释:和气:和睦;乖气:不和顺;异:灾异。和睦招致吉祥,不和招致灾祸

    出处:西汉·刘向《条灾异封事》:“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 乖气致戾,和气致祥

    乖气致戾,和气致祥[ guāi qì zhì lì,hé qì zhì xiáng ]

    解释:乖:不和谐;戾:罪。指不和招致祸患,和睦带来吉祥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想到这里,就令人不能不信‘乖气致戾,和气致祥’这句话了。”

  • 袖里藏刀

    袖里藏刀[ xiù lǐ cáng dāo ]

    解释:袖中暗藏凶器。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 和和气气

    和和气气[ hé hé qì qì ]

    解释:态度平顺温和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你们一心一计和和气气的,省得我是你们眼里的刺似的。只有一件,你们知好歹只疼我那孩子就是了。”

  •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